我国中间品贸易发展的现状特征
我国是全球工业体系和行业门类最完整、产业链条最长的国家,这使得我国成为中间品供应链的重要枢纽。我国拥有完善、便利的物流基础设施,也为拓展中间品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中间品贸易呈现快速发展和结构不断优化的态势。
1、我国中间品贸易跑出“加速度”。中间品贸易占我国外贸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中间品占我国贸易比重为56.9%,2023年我国进出口中间品达到25.53万亿元,占整体进出口总值的61.1%,中间品对外贸增量的贡献近六成。从出口和进口看,2023年我国出口中间品11.24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47.3%,其中机电类中间品出口6.37万亿元,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中间品出口第一大国;2023年我国进口中间品14.29万亿元,占进口总值的79.4%,体现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中间品的大量需求。我国对RCEP成员国的中间品出口更是显著增长,2023年1至11月,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中间品出口,比2021年同期增长17.4%,是RCEP区域内最大的中间品贸易国;2024年一季度,我国对RCEP成员国的中间品出口占我国中间品出口总值的31.7%,电子元件类、劳动密集型中间品出口均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2、我国中间品出口贸易地域结构持续优化。美国、德国、日本、墨西哥和东盟国家是我国中间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其中,德国、越南、墨西哥等出口型经济体占我国中间品出口的比重持续增加,分别由2019年的3.4%、4.4%、3.4%升至2021年的4.9%、3.6%、4.7%。德国市场的增长表明中国企业能够适应并满足德国等高端市场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中间产品;越南、墨西哥市场的增长则体现了全球供应链进一步重组的趋势,中国企业通过提供中间品,参与到越南、墨西哥的生产网络中。美国、日本占比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19年的11.8%、4.9%降至2021年的9.1%、4.3%,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的趋势,主要经济体在减少对我国来源的依赖。
3、我国中间品出口贸易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化工类、金属类、电子光学类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中间品,占比分别由2019年的10.5%、11%、22.8%提升至2023年的10.6%、11.8%、23%。“新三样”中间产品出口增长强劲,2023年同比增速为29.9%,尤其对越南、印尼等出口型经济体增长相对较快。同时,纺织、塑料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间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并沿价值链向高端环节攀升,2023年出口规模超1万亿元,为东盟、非洲等地区的下游生产环节提供关键材料。我国多项中间品贸易居于亚洲领先地位。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报告显示,尽管近几年国际贸易擦不断,但亚洲在全球价值链产品竞争中优势突出,而中国则在亚洲国家中保持了中间品贸易的主导地位。报告数据显示,在交易量最大的22种中间品中,中国有20种处于领先地位,包括胶轮胎、纸和纸板、纱线、纺织品、龙头、轴承等(见表)。
资料来源:《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
4、我国中间品进口结构持续优化,半成品进口增长较快。从我国中间品进口看,石油及副产品、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铁矿砂及其精矿、煤及焦煤、天然气、软木及木、纸浆及废纸等初级中间品是主要进口品类,但整体占比呈下降趋势。初级中间品占中间品进口的比重由2010的54%降至2022年的45.5%。半成品比重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9.8%上升至2022年的36.1%。零部件占中间品进口比重由2010年的26.2%降至2022年的19%。部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有所提升,如晶圆厂商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由2021年的21%提升至2022年的35%。